1. <acronym id="61050"></acronym>
    <span id="61050"><sup id="61050"></sup></span>
  2. <ol id="61050"></ol>
    <track id="61050"></track>
    <sub id="61050"></sub>

    歡迎您!來到“貴陽市工商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留言咨詢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搜索
    搜索

    產業發展

    資訊分類

    聯系我們

    電話: 0851-86816271

    傳真:0851-86816272

    地址:貴陽市觀山湖區貴州金融城1期MIX13棟4樓

    /
    /
    /
    再談供應鏈金融的機遇與挑戰 ——兼評聯易融數科H股上市

    再談供應鏈金融的機遇與挑戰 ——兼評聯易融數科H股上市

    • 分類:產業政策和信息
    • 作者:林建煌
    • 來源:天九灣貿易金融
    • 發布時間:2021-07-23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供應鏈金融”,行業中人做的不少,說的更多,聽的更是滿天飛。于是,提及“供應鏈”,就以為是供應鏈金融。甚而至于,工作或商務交談中不知道“供應鏈金融”,不知道“供應鏈金融科技”,都羞于啟齒,還得裝著頻頻點頭,很認真的樣子,以示很懂,很理解。

    尤其是在聯易融數科在香港聯交所敲鐘H股IPO上市前后,更是引得上至高層、國家部委,下至地方政府、各行各業、央企國企,街談巷議。各路投資人更是把供應鏈故事,準確地說是把供應鏈金融的故事和供應鏈金融科技的故事說上了天際線。

    再談供應鏈金融的機遇與挑戰 ——兼評聯易融數科H股上市

    【概要描述】“供應鏈金融”,行業中人做的不少,說的更多,聽的更是滿天飛。于是,提及“供應鏈”,就以為是供應鏈金融。甚而至于,工作或商務交談中不知道“供應鏈金融”,不知道“供應鏈金融科技”,都羞于啟齒,還得裝著頻頻點頭,很認真的樣子,以示很懂,很理解。

    尤其是在聯易融數科在香港聯交所敲鐘H股IPO上市前后,更是引得上至高層、國家部委,下至地方政府、各行各業、央企國企,街談巷議。各路投資人更是把供應鏈故事,準確地說是把供應鏈金融的故事和供應鏈金融科技的故事說上了天際線。

    • 分類:產業政策和信息
    • 作者:林建煌
    • 來源:天九灣貿易金融
    • 發布時間:2021-07-23 15:23
    • 訪問量:0
    詳情

    再談供應鏈金融的機遇與挑戰

    ——兼評聯易融數科H股上市

     

     

    來源:天九灣貿易金融

    作者:林建煌,天九灣貿易金融研究院院長

    日期:2021年7月19日

     

     

     

    引言:

    供應鏈金融是產業、金融、政府的熱點主題。

    毫無疑問,供應鏈金融的商業模式,是一家供應鏈公司和一個供應鏈平臺的頂層設計。該設計的前提是供應鏈金融有沒有“獨立”的商業模式?“獨立”商業模式的內涵是什么?如果有的話,在哪里?如果沒有的話,為什么?現有的供應鏈金融公司和供應鏈平臺的狀態是什么?模式是什么?正確定位應該是什么?沒有正確定位的后果是什么?

    所謂“抬頭看路,低頭拉車”。

    顯然,這是一個方向性的主題,是時代的主題,是行業的主題。

    這是千千萬萬家供應鏈公司、千千萬萬個供應鏈平臺無法回避的主題。

    這是當下中國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的首要主題。

    一、供應鏈金融的本質

    “供應鏈金融”,行業中人做的不少,說的更多,聽的更是滿天飛。于是,提及“供應鏈”,就以為是供應鏈金融。甚而至于,工作或商務交談中不知道“供應鏈金融”,不知道“供應鏈金融科技”,都羞于啟齒,還得裝著頻頻點頭,很認真的樣子,以示很懂,很理解。

    尤其是在聯易融數科在香港聯交所敲鐘H股IPO上市前后,更是引得上至高層、國家部委,下至地方政府、各行各業、央企國企,街談巷議。各路投資人更是把供應鏈故事,準確地說是把供應鏈金融的故事和供應鏈金融科技的故事說上了天際線。

    (一)問火爆的全民供應鏈金融,究竟到底什么是供應鏈?什么是供應鏈金融?

    可以做個街頭民調或者辦公室采訪,實際上,眾說紛紜,能說得清的了了。

    有人說:供應鏈就是貿易。

    有人說:供應鏈應該是物流。

    有人說:供應鏈不就是金融嘛?!不都在說供應鏈金融嘛。

    有人說:我知道了,供應鏈不就是科技嘛。

    有人說:供應鏈金融,應該就是基于供應鏈之上的金融。

    有人說:供應鏈金融,就是貿易金融。

    有人說:供應鏈金融問公司部,我們做貿金的不知道。

    有人說:供應鏈金融,不就是金融嘛,金融問銀行。

    國辦發〔2017〕84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中說:“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

    銀發〔2020〕226號文——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中說:“供應鏈金融是指從供應鏈產業鏈整體出發,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實交易背景下,構建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的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一體化的金融供給體系和風險評估體系,提供系統性的金融解決方案,以快速響應產業鏈上企業的結算、融資、財務管理等綜合需求,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鏈各方價值。”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供應鏈金融與供應鏈是兩碼事。

    (二)首先,供應鏈服務的本質是第三方供應鏈管理。

    既然供應鏈是全流程高度協同的組織形態,供應鏈管理是對于供應鏈本身的管理,那么,供應鏈服務,歸根結底,就是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第三方服務。當然了,供應鏈管理,可以委托第三方服務,也可以自己做。相應地,供應鏈服務,簡稱“供應鏈”,既不是貿易,也不是物流,也不是金融,也不是科技。所有這些,都只是供應鏈管理與供應鏈服務的載體或者手段,而不是供應鏈管理與服務本身。

    眾所周知,供應鏈涵蓋“四流”——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其實,這四流都只是供應鏈服務的四種載體或者手段,但四流本身不是供應鏈服務。

    (三)其次,供應鏈金融是基于供應鏈服務的貿易金融。

    貿易金融的本質是基于貿易的金融,而不是基于消費的消費金融,不是基于產業的產業金融,不是基于資本的資本金融。

    既然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管理與服務的一個手段,那么,供應鏈金融的目的,歸根結底,就是為了供應鏈服務。

    相應地,供應鏈金融主要會使用貿易金融工具,因為供應鏈首先需要內外協同的就是采購和銷售,而采購和銷售就是貿易。何況供應鏈全流程中,采購與銷售是資金流動量最大的兩道供應環節。

    但不完全如此。比如,面對生產和運營,流貸屬于產業金融,卻是供應鏈金融的基本工具之一。又比如,使用第三方產品設計和物流、信息服務,往往會歸類于服務貿易,服務貿易金融便屬于廣義的貿易金融。又比如,供應鏈互相參股,便屬于資本金融。又比如,采購與銷售環節的托盤采購、賒銷預付,算貿易信貸,應該屬于金融貿易了。又比如,融資租賃、貨物回購,是融物,又屬于廣義貿易金融。還比如,利用貿易來理財,利用貿易來避稅,利用貿易來做市值,又屬于更高級的廣義貿易金融了。

    (四)供應鏈金融近似=貿易金融+供應鏈服務。

    在這個意義上,不理解貿易金融便玩不動供應鏈金融,不理解供應鏈同樣玩不動供應鏈金融。

    目前,供應鏈金融主要指向貿易金融里的貿易融資。

    當然了,在當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代,不管是供應鏈,還是供應鏈金融,都已經進入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階段。不理解信息科技,還是玩不動供應鏈金融。

     二、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公共產品屬性

    供應鏈金融,通常以平臺示人,準確地說,是以信息科技平臺示人?!栋俣劝倏啤氛f,平臺指供人們施展才能的舞臺。

    為什么?供應鏈管理與服務,要面對全流程、各類供應商、眾多上下游,而多對多的開放性平臺,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種落地形式。同樣地,供應鏈金融作為供應鏈管理與服務的四大手段之一,面對眾多的資金需求方和分散小額高頻的資金需求,平臺通常也是最優的一種落地形式。

    (一)平臺到底是誰的呢?

    平臺方常常只是平臺公司,代表供應鏈整體,代表各方整合供應鏈資源,向平臺客戶——核心企業和各類供應商,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當然了,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的份量會比較重,理由很簡單,塊頭在那兒,利益在那兒。但是,這并不等于平臺就是核心企業的。平臺方是要代表供應鏈整體的利益,包括核心企業的利益、各類供應商、各類經銷商和合作方的利益。

    正是由于核心企業在供應鏈平臺和供應鏈金融平臺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市面上很多的供應鏈平臺或者供應鏈金融平臺,是由核心企業牽頭出資搭建的。此時,難免發生核心企業的利益與平臺利益的沖突。說白了,會不會發生核心企業通過操控平臺,欺負相對較小的供應商、經銷商和合作方呢?其實這是身不由己,不言自明的。比如,本來核心企業給供應商的賬期是一個月,結果上了供應鏈金融平臺,賬期延長為三個月,表面上看過去供應商是提前一個月獲得了貨款,實際上核心企業同時獲得了二個月融資。

    請問:這是供應鏈金融在服務中小企業,還是核心企業呢?顯然,供應鏈金融不僅服務了中小企業,還服務了核心企業。而且就所舉例子,好像服務核心企業,還多于中小企業。

    (二)供應鏈金融平臺是平臺,具有公共產品屬性。

    1、平臺往往需要大量投入,往往難以直接變現。

    眾所周知,平臺是基礎設施,平臺搭建是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投入。那么,誰來出錢呢?按道理是平臺的獲益者出錢,如此便可形成投資與回報對應與平衡。

    顯然,作為供應商的大量平臺客戶是受益者,核心企業也是平臺受益者,供應鏈各參與方也是平臺受益者。換言之,根據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平臺應該是平臺方、平臺客戶、核心企業、平臺合作方共同出資才對。

    事實上,平臺客戶與平臺合作方的出資意愿往往不高。原因包括:平臺客戶本身量大且比較分散,對使用付費有興趣,對出資興趣不大;平臺合作方,倒是愿意出資,但往往有顧慮,萬一到時人氣做不起來怎么辦。

    2、平臺出資方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平臺出資通常要么由核心企業來承擔,要么由平臺方自行市場化籌措。

    前者,比較容易成功。此時,平臺方往往是核心企業的子公司,或者,是核心企業的受托方。核心企業一旦出資,往往同時擔綱平臺客戶的引流功能和平臺業務的風控功能。核心企業既是平臺的委托方,也是平臺合作方。此時,平臺推廣通常會受限,即別的核心企業,或者別的供應鏈條,很難愿意加入平臺。因為擔心供應鏈商業數據泄漏,那可是核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后者,平臺方運營壓力會很大,包括運營現金流動性和獲客燒錢。此時,平臺方需要講故事,以吸引投資,支撐日常運營和獲客。所以,供應鏈金融行業,故事講得最好,講得最大聲,往往是這個類型的作為平臺方的信息科技公司。因為如果不講故事,就吸引不到投資,日常運營就很難。但是,投資人進來不看重現在的現金流,卻看重未來現金流。這是焦點,也是難點。

    3、平臺的搭建需要一定規模,需要引入各種平臺合作方。

    引入平臺合作方的意義在于,整合各方資源,充實供應鏈服務,提高服務效率,吸引平臺客戶和活躍平臺交易。

    平臺合作方涉及供應鏈服務與管理的方方面面,起碼包括:貿易公司、貨代、物流公司、運輸公司、倉儲公司、港口、碼頭、機場、車站、銀行、證券、保險公司、基金、信托、保理公司、租賃公司、報關行、海關、商檢、科技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估師事務所、會計工商稅務代理、工商局、稅務局……

    如此一來,平臺都得要求有一定規模,以實現規模經濟。太小了,平臺合作方進不來,也吸引不了平臺合作方,也吸引不了平臺客戶和平臺交易。

    4、平臺客戶和交易,需要持續、快速積累。

    既然搭建供應鏈金融平臺,最難的就是獲客,而且還得持續快速積累。在達到一定臨界規模的客戶數量和活躍交易量之前,一直都會消耗現金,只有超越了臨界規模,才會緩一口氣。

    當然了,供應鏈金融平臺不能只有客戶,更重要的要有活躍客戶和交易量。該客戶和交易,還得愿意接受平臺收費。否則,這個盈利模式就無法形成閉環。這是另外一個角度的焦點,也是難點。

    平臺上有什么樣的產品,就會吸引什么樣的客戶。反之,平臺上有什么的客戶,就會需要什么樣的產品。而平臺和產品取決于平臺方的定位,并引進什么樣的平臺合作方。

    三、供應鏈金融平臺商業模式的定位  

    供應鏈金融,準確地說,是供應鏈金融平臺或者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的商業模式,起碼包括兩個內容: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

    前者關注模式能否走得通,后者關注模式能不能賺錢。

    就供應鏈金融科技平臺而言,由于本身屬于基礎設施,天生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相應地,平臺上形成業務模式不難,但形成盈利模式則不易。沒有盈利,談什么商業呢?如果找不到盈利模式,那么,實際上就很難形成獨立的商業模式。

    (一)請問:既然如此,到哪里去尋找現金流,確保平臺可持續運營?

    答案主要有五個:

    1、循著公共產品屬性,尋找政府補貼。顯然,不可能把商業模式建立在一輩子靠政府補貼維持運營。

    2、循著公共產品屬性,由各參與方繳納會費。顯然,這不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商業模式。

    3、和核心企業、貿易公司、物流公司、金融公司聯手,以實現資源變現。那么,此時的平臺方,在商業上將不再獨立,而成為他們的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此時,他們是平臺的變現通道,平臺是他們的引流入口。他們是有自己的獨立商業模式,平臺的引流作用為他們錦上添花。平臺將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引流為目的。

    此時,歸根結底,他們是帶有供應鏈金融平臺的核心企業、貿易公司、物流公司、金融公司,而不是平臺公司。

    平臺方常常從物流公司或者貿易公司發展而來。因為做物流,做貿易可以積累大量的客戶,而做平臺最難的就是吸引和沉淀客戶。

    平臺方也常常依附于金融機構。雖然平臺公司本身不具有金融屬性,不持有金融牌照,不接受金融監管,不能做金融業務,但持牌金融機構可以,比如放貸、融資、存款、ABS等業務。

    4、平臺方是數據公司,通過數據變現。數據公司通過數據產品、數據加工處理、數據算法,對外提供服務來變現,倒是可能形成一個商業模式。

    當然,這里會存在一點分歧,對于供應商來說,該數據畫像的所有權到底屬于數據公司,還是屬于供應商?數據公司能不能掌握供應商數據呢?這是沒有定論的事。

    5、平臺方是信息科技公司。所謂SaaS,就是這樣一個模式?!栋俣劝倏啤氛f:“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SaaS提供商為企業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網絡基礎設施及軟件、硬件運作平臺,并負責所有前期的實施、后期的維護等一系列服務,企業無需購買軟硬件、建設機房、招聘IT人員,即可通過互聯網使用信息系統。就像打開自來水龍頭就能用水一樣,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向SaaS提供商租賃軟件服務。”

    此時,平臺方要養獨立的信息科技團隊,提供平臺系統開發、維護和接入服務。

    (二)不同的模式,顯然對應于不同的現金流效果和不同的故事。

    比如,第一、二模式,屬于補貼模式和商會模式,現金流受限,供應鏈金融平臺不存在理想的商業模式。

    比如,第三種模式,屬于核心企業、物流、貿易、金融公司自身+的模式,現金流屬于被依附主體本身的商業模式,供應鏈金融平臺本身不存在獨立的商業模式。

    比如,第四種模式,屬于信息數據公司的模式。

    對于小微企業來說,這或許是可能的。但是,供應鏈平臺方所能采集得到的信息數據,受制于供應鏈本身,幾乎不可能是完整的。此時,與其說這是一家供應鏈平臺公司,不如說,那是一家信息數據公司。只是需要借助于不同的供應鏈,把小微企業的信息數據收集得更完整一點而已。

    對于大中型企業,或許不現實。原因包括:一是不愿意把所有信息都完全披露,因為那是商業秘密。二是不可能把所有信息都披露,因為數據涉獵維度太多。

    比如,第五種模式,屬于信息科技SaaS模式。你是賣軟件的,自然就需要考慮供應鏈金融軟件的市場前景。與其著眼于供應鏈金融軟件,不如擴展到供應鏈軟件,而且需要復制出去。

    此時,與其說這是一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平臺公司,不如說是一家依附于供應鏈金融平臺,為供應鏈金融平臺服務的信息科技公司。換言之,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存在與發展,決定了為其服務的信息科技公司的空間。

    當然,作為SaaS模式的信息科技公司,可以服務于自身具有獨立商業模式的供應鏈金融平臺,也可以服務于不具有獨立商業模式的供應鏈金融平臺,還可以服務于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的政府補貼模式和商會會費模式的供應鏈金融平臺。但是,信息科技公司本身絕不是供應鏈金融平臺。

    (三)遺憾的是,目前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我們尚未發現一種獨立的商業模式。

    那么,在香港IPO的聯易融數科屬于哪一種呢?平安一賬通、中企云鏈又屬于哪一種呢?怡亞通、一達通屬于哪一種?歐冶云商、找鋼網、瑞貿通又屬于哪一種呢?

    四、供應鏈金融與中小企業

    供應鏈金融的存在和發展,到底是為了什么?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這是自供應鏈金融誕生以來幾乎不變的行業主流觀點,是資本市場的經典故事和政策文件的政治正確。

    (一)你同意嗎?反正我是不同意的。

    理由如下:

    1、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貴,是市場規律。同等情況下,中小企業比大企業規模要小,實力要弱,資信要低。相應地,對于資金方來說,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要大,難度要大,成本要貴。反之,大企業融資風險要小,要容易,要便宜。

    所謂: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

    換言之,同等情況下,中小企業融資容易又便宜,那是違背市場規律的事情,那是不正常的。

    2、市場條件下,任何一種金融都解決不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世界級難題。在市場條件下,是無解的。

    當然了,這包括任何一種金融,包括供應鏈金融。

    3、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必須打破市場條件。那么,要么是政府干預,要么是商會協作。

    政府為什么要干預呢?因為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事關民生穩定,也事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沒有占市場主體數量99%的中小企業群體,老百姓就業和消費就會出現困難。沒有占市場主體數量99%的中小企業群體,就不可能構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這些已經超越了市場價值,歸根結底是社會價值。任何一個政府,當仁不讓。

    商會為什么要協作呢?因為中小企業有困難,就需要抱團取暖,互幫互助。聯合就是力量。有效聯合會壯大規模,有助于集體行動,從而壯大實力。相應地,中小企業通過商會協作,就會降低資金方融資風險,從而降低融資難度,降低融資成本。

    4、供應鏈金融本身解決不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但借助于供應鏈金融可以緩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因為供應鏈金融,對于資金方來說,具有批量獲客和網絡風控的效果。

    事實上,平常的供應鏈金融體系中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并不比體系外的融資產品低。

    事實上,我們看到的供應鏈金融體系中的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降低,差不多都是政府干預的結果,比如,中國人民銀行的普惠考核、貼息政策,銀保監會的資本優惠、信貸盡職免責制度落實、不良率寬容度提高,各級政府政策補貼、示范評比。如此一來,與其說是供應鏈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不如說是政府干預和讓利,通過供應鏈金融渠道在釋放政策紅利。歸根結底,那是政府金融干預和補貼,通過供應鏈金融工具,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其實,非供應鏈金融的金融工具,面向中小企業,同樣也在享受政府普惠金融的福利。

    當然了,正是對于資金方來說,供應鏈金融具有批量獲客和網絡風控的效果,所以,政府普惠金融愿意選擇或者優先選擇供應鏈金融,來送達中小企業客群。

    請注意,無論如何,供應鏈金融本身并沒有實質性改變中小企業的風險狀況。

    (二)那么,對于供應鏈金融行業來說,這一事實——供應鏈金融本身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意義是什么?

    首先,起碼在眼下,要關注政府普惠金融政策的趨勢和動向。因為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供應鏈金融本身屬于政策性金融。換言之,如果中小企業的政府普惠金融的政策空間大,那么,供應鏈金融的前景就廣闊。

    其次,從平臺獲客上,要關注供應鏈金融的批量獲客。因為供應鏈金融平臺的中小供應商越多,政府普惠金融通過平臺送達中小企業的效率越高,規模越大。換言之,供應鏈金融平臺的中小供應商的數量,是其核心價值所在。

    最后,從平臺風控上,要關注供應鏈金融的網絡風險。因為供應鏈金融本質是基于供應鏈服務的貿易融資。所以,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一方面是貿易融資的風險,另一方面,則是供應鏈網絡的風險。供應鏈網絡風險,才是供應鏈金融特有的風險。

    五、供應鏈金融與核心企業

    供應鏈服務,歸根結底,是面向終端消費者。面對終端消費者的供應鏈服務,雖然是一對一服務,鏈條式服務,但必須基于供應鏈網絡。而供應鏈網絡下的一系列供應鏈服務,通常都會由一個核心企業來組織。

    雖然供應鏈網絡歸全體供應鏈參與方共同所有,但由于核心企業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基于供應鏈服務的供應鏈金融,離不開核心企業。

    (一)我們認為,供應鏈金融本質上是在解決核心企業融資問題。

    這一點看似匪夷所思,但實際上的確如此。

    首先,供應鏈金融,不管誰是融資主體,增量資金都是從資金方注入供應鏈服務網絡,不是核心企業首先得到了,就是上下游中小企業首先得到。如果中小企業首先得到了,那么,核心企業就可以少融一點資金;反之亦然。在這個意義上,供應鏈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與解決大企業融資問題,是等價的。

    其次,供應鏈金融到底選擇誰作為融資主體,是有講究的。否則,選誰都可以,何必一定要選擇中小企業或者核心企業?;蛘呒杏芍行∑髽I融資,或者集中由核心企業融資,豈不簡單。

    再次,在20世紀初開始直到今天,歐美國際供應鏈金融的主流,就是以核心企業融資為主,來解決供應鏈服務網絡中的財務問題。核心企業也樂于充當供應鏈金融牽頭人的角色。因為核心企業認為在買方市場條件下,供應鏈金融效率高,就會降低它的成本,從而提高它的核心競爭力。

    最后,中國市場的供應鏈金融,選擇中小企業作為融資主體,則和核心企業的發展階段有關。核心企業更多的是選擇欺負中小企業,把買方市場的壓力和供應鏈融資的壓力轉嫁給中小企業。這樣就倒逼政府去扶持中小企業。正因為如此,就有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普惠金融,有了政府的優惠政策。反而,選擇核心企業則享受不到普惠金融的優惠政策。

    (二)為什么呢?

    國際供應鏈金融,誕生于供應鏈外包的時代背景。換言之,在供應鏈外包之前,供應鏈的管理和服務是一個企業內部計劃調配的結果。而當買方市場形成,一個企業內部一體化的規模越大,對市場的反應就越不靈敏,企業內部的計劃調配成本就越高,加上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降低了企業間的溝通成本,供應鏈服務外包趨勢應運而生。

    中國的轉軌市場經濟與國際的成熟市場經濟,環境不同。核心企業的擔當不同。

    國際成熟市場經濟環境下,核心企業擔綱了牽頭人的角色,因為那些中小企業,那些供應商,本來就是核心企業外包出去的。

    中國轉軌市場經濟環境下,一開始是沒有真正的核心企業,只有密密麻麻的中小企業。核心企業本身是從中小企業成長起來的。核心企業首先是與中小企業競爭的。核心企業長成后,又是與中小企業共生的。

    所以,中國供應鏈金融有核心企業,但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是競爭加共生的關系。

    六、供應鏈金融的錨

    (一)從貨幣錨,到供應鏈金融的“錨”

    任何一種貨幣,準確地說,任何一種信用貨幣,都有錨定物,簡稱“錨”。

    同樣地,任何一種金融,都有錨,就是所謂的“實體”,因此金融來源于實體,金融要服務實體。

    那么,供應鏈金融的錨,是什么呢?籠統而言,就是供應鏈網絡本身,因此供應鏈金融來源于供應鏈,供應鏈金融服務于供應鏈。

    錨決定了貨幣的價值,同樣,實體決定了金融的價值,供應鏈決定了供應鏈金融的價值。

    供應鏈網絡,說白了,就是如何把要素資源組織起來,通過產業整合做成產品,送達最終消費者。

    那么,到底是要素資源決定供應鏈金融的價值,還是產業決定供應鏈金融的價值,還是最終消費者決定供應鏈金融的價值呢?

    我們認為,實際上都不是。供應鏈金融的價值,歸根結底,是產業鏈供應鏈網絡流動的價值。

    (二)供應鏈網絡流動的價值

    的確,供應鏈要素資源是有價值的,前提是該要素只有進入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才有價值,這是勞動的價值,是流動的價值。

    供應鏈的最終消費者是有價值的,同樣地,前提是該消費者只有從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獲得滿足才有價值,這是勞動創造的使用價值,同樣是流動的價值。

    換言之,如果要素資源沒有參加產業鏈供應鏈的交換,最終消費者的滿足不是從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獲取,不參與流動過程,不參與勞動創造過程,那么,價值是極其有限的?;蛘哒f,該價值不是經濟意義上的價值,更不是市場意義上的價值。

    所以,我們說,供應鏈金融的價值,是產業鏈供應鏈網絡流動的價值。

    進一步說,由于產業鏈是供應鏈的基礎,供應鏈金融的錨,歸根結底,是產業鏈。

    (三)融資、利率和風險的傳遞鏈條

    在供應鏈條中,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的融資、利率和風險,是互相傳遞的。二者之間的貨物貿易和服務采購,就是傳遞的供應鏈條。

    很有意思的是,在同樣的市場條件下,同樣的融資,相對而言,通常中小企業融資難、利率高、風險大,而核心企業融資容易、利率低、風險小。按理來說,本來通過中小企業的融資,可以轉換為通過核心企業來融資,因為這樣可以降低融資可獲得性、降低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風險。

    但事實上,在國內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絕大多數的核心企業并不這么做。

    為何呢?我們估計,核心企業有它的難處。如果核心企業作為二銀行,能夠為供應鏈網絡注入流動性,又能夠賺取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的利差,何樂而不為呢?但事實上,就是沒有。

    這說明了什么呢?中小企業資金饑渴,核心企業自己也資金饑渴,地主家也沒有余糧。

    更有意思的是,極少數有的核心企業,自己資金寬裕,當起了二銀行。這只能說明二銀行的利潤要高于原有實體主業,該當二銀行了。至于原有實體主業,是去是留,還是轉型升級已經不重要了。

    換言之,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當二銀行,實際是欺負中小企業的慣性的延伸。

    那么,為什么會欺負呢?因為核心企業話語權重于中小企業,沒有超然的“中小企業好就是自己好”的覺悟,核心企業通常只會欺負中小企業。

    這種狀況的改變,最佳的辦法,就是把當二銀行的核心企業,納入正規金融予以監管。此時,二銀行已經具有了非市場意義的公共服務屬性了。

    (四)解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最終消費者的需求不變,要素資源的供給不變,產業不變,但鏈條斷裂,流動性出了問題,價格信號紊亂,最終消費者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要素資源無法進入產業,產業無法有效運轉,實際上,就是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受到破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受到威脅。

    在這個意義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同于供應鏈金融的錨的穩定。

    七、供應鏈金融平臺實質是金融運營平臺

    供應鏈金融平臺,直觀上看是加碼貿易融資的供應鏈服務平臺。但在中國的當下,我們更愿意認為,這一平臺是供應鏈場景化的金融運營平臺。

    既然供應鏈金融平臺,沒有發現獨立的商業模式,那么,在市場環境下,作為金融運營平臺,勢必會依附于核心企業或者供應鏈“四流”來搭建聯合商業模式,并接受金融監管。

    除此之外,便是放棄商業模式,尋找不追求贏利目標的普惠模式或者公益模式。

     八、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的價值

    作為金融運營平臺的供應鏈金融平臺,所采用的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的價值,的確會改變平臺狀態和環境,但并不改變金融運營的杠桿和風險本質。

    九、結論

    供應鏈金融平臺,具有天生的公共基礎設施屬性,理論上并不存在獨立的商業模式,目前也沒有發現有效的獨立的商業模式,只存在聯合模式、普惠模式或者公益模式,其維持運營的動力和前景,取決于聯合金融、普惠金融、公益金融的環境和空間。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底部備案

    發布時間:2019-12-17 00:00:00

    版權所有◎貴陽市工商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2011-2019保留一切權利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貴陽  備案號貴公網安備 52011502000982號  黔ICP備14006909號-3

    聯系電話:0851-86816271
    地址:貴陽市觀山湖區貴州金融城1期MIX13棟4樓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欧美
    1. <acronym id="61050"></acronym>
      <span id="61050"><sup id="61050"></sup></span>
    2. <ol id="61050"></ol>
      <track id="61050"></track>
      <sub id="61050"></sub>